找到相关内容50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和谐之“义”

    不存在家庭或血亲关系中那种自然的“义”。那么,家庭或血亲关系中所谓自然之义是从哪里来的?难道决定于“血亲”而无关乎心?难道人之本然良知也会随社会的变迁而消失?社会的陌生化、复杂化是人心冷漠、复杂的结果,...

    殷辂

    |和谐|文化|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2/00373996008.html
  • 论王阳明的美育思想

    修养之学的理论,关乎本体,也关乎工夫,更关乎境界。《论语》中记录的孔子对学生的随机教诲,无不显示出对个体修养身心的重视与智慧。由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成为历代儒者履践的纲领。到了宋明理学,...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高明之处。   二、重视乐教,移风易俗   王阳明认为社会风气的好坏,是关乎社会治乱的大事,而风俗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化。他指出:“往者新民盖常弃其宗族,畔其乡里,四出而为暴,...

    龚妮丽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7272896525.html
  • 佛教哲学中的教育理念

    ,他的学生中,不仅有首陀罗,如剃头的优波离,还有强盗、妓女等。  佛陀教育的目的,综合之,是为了提升三大素质:即情感上——慈悲,理性上–—智慧,技巧上–—五明等。  这情感上的慈悲,关乎心。  理性上的智慧,关乎灵。  技巧上的五明等,关乎肢体。  “人之初,性本善”,慈悲是佛性的流露,人性的发挥,类于博受。  智慧于此,特指了悟佛法的真谛,如因缘法、四圣谛、八正道、四法印,并获得异能,如六神通等...

    释本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2451311.html
  • 佛教教育和当代佛教的发展

    不仅仅是只关乎佛教自身的事,它同样关乎社会的安定和谐,关乎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因而需要更多的人参与思考和规划。也正因为佛教教育兹事甚大,所以需要站在更为高远的立场上思考佛教教育的方向和构成,更好地动员社会...

    俞学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33869876.html
  • 简论哲学与宗教的关系

    区别的方面。   一   先谈一下哲学与宗教共通的方面,从本质上讲,他们都是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一种认识、领悟和理解,他们所关注并试图解决的问题都是一些关乎人的安身立命的根本性的大问题。   通常...宗教所关注的问题也是关乎人的安身立命的根本性的大问题,这一点似乎较哲学有过之而无不及。生与死,祸与福,善与恶,今生与来世,现世与彼岸这些都是宗教关注的问题。宗教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王建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34670193.html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哲学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哲学思想  孙邦金  [摘 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乎语言的哲学思想异彩纷呈,独树一帜。王弼具有鲜明工具主义倾向的言不尽意论,不仅是魏晋玄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而且逐渐渗透到谈坐论辩、...佛经翻译中的“格义”和“合本”等关乎语言的哲学论辩层出不穷。这一时期语言哲学思想,既有本体论的也有工具论的,既有认识论的也有境界论的。本文将分别从语言,政治、实在,翻译和文字训诂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

    孙邦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2170521.html
  • 佛教教育和当代佛教的发展—“在世间”和“为世间”

    关乎佛教自身的事,它同样关乎社会的安定和谐,关乎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因而需要更多的人参与思考和规划。也正因为佛教教育兹事甚大,所以需要站在更为高远的立场上思考佛教教育的方向和构成,更好地动员社会多方...

    俞学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35070590.html
  • 佛教教育和当代佛教的发展——“在世间”和“为世间”

    关乎佛教自身的事,它同样关乎社会的安定和谐,关乎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因而需要更多的人参与思考和规划。也正因为佛教教育兹事甚大,所以需要站在更为高远的立场上思考佛教教育的方向和构成,更好地动员社会多方面...

    俞学明

    |佛教教育和当代佛教的发展——“在世间”和“为世间”|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550173755.html
  • 以戒为师,构建学、修、慈善一体化的僧伽教育体系

    关乎佛教未来发展的命运,关乎佛教自身形象的塑造,关乎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为此,佛教理论界提出佛教应实现“五化:即将大乘佛教的悲智精神实践化;将学、修、行一体化;将僧伽教育体制化;将山林佛教...

    释如瑞

    |以戒为师,构建学、修、慈善一体化的僧伽教育体系|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75974029.html
  • 佛陀的教育观

    剃头的优波离,还有强盗、妓女等。 佛陀教育的目的,综合之,是为了提升三大素质:即情感上----慈悲,理性上----智慧,技巧上----五明等。 情感上的慈悲,关乎心;理性上的智慧,关乎灵;技巧上的五明,关乎肢体。 “人之初,性本善”,慈悲是佛性的流露,人性的发挥,类于博爱。 智慧于此,特指了悟佛法的真谛,如因缘法、四圣谛、八正道、四法印,并获得异能,如六神通等。据此,能看透大千世界的真相,掌握其...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63475282.html